有說「魚唔過塘唔肥」,打工仔有時需鼓起勇氣踏出舒適區,事業才可闖出一片新天地。踏入新一年,打工仔如何決定事業發展應堅守陣地抑或另謀高就呢?華生職場顧問董事兼資深培訓專家孫立民博士指出,每個人轉工與否各有不同考慮,想轉出好前途,需要提前部署。
轉工是打工仔生涯規劃重要一環,並可分為兩大類,孫立民博士指出:「一是『防禦性轉工』,若有感公司以至行業發展前景不太明朗,即使當刻危機感不大,也要開始考慮及計劃轉公司或轉行,主要是為了生計;二是『進攻性轉工』,目的是為了有更美好將來,如投身規模更大的公司、尋找升職加薪機會等,現職公司若未能提供更理想的發展機遇,便要考慮轉工。」而無論「進攻」或「防禦」,他建議先行評估自己轉工的迫切性。
孫博士說,轉工宜衡量「防禦」和「進攻」因素,並作仔細部署。
「防禦性轉工」的考慮
打工仔可從現職公司「存活指數」的高與低,來評估自己有否轉工的迫切性,包括公司規模及處境、產品或服務是否有獨特性、公司有否縮減福利和培訓開支等。假如公司「存活指數」較低,大家便要開始考慮轉工。
「進攻性轉工」的考慮
先釐清個人事業發展目標,是否需找一個跳板令事業向上?那跳板可以是投身較大型企業累積工作經驗、晉升至經理級或某個專業職位、考取專業資歷等。當清楚個人目標後,下一步是評估現職公司老闆是否賞識自己,如你不是老闆眼中的「fit馬」,那下次升職機會未必輪到你;若有較大機會升職,則可考慮留下看看是否能「上位」,畢竟轉到新公司要重頭累計成績。
要轉工不難,但通過轉工來覓得好前途卻不容易。孫博士建議打工仔可先作以下部署,提升轉工成功率:
整理履歷
整理個人履歷表之餘,也要同步更新一些網上平台履歷,讓潛在僱主或獵頭公司有機會找到你。
持續進修
可善用公餘時間進修一些有專業資歷認證的課程,如學習資訊科技技能,或從個人興趣入手進修如水電、裝修等專業技能,讓自己「周身刀」,以備將來轉行或事業發展過度期之需。
積極留意就業市場
應留意現職及理想職位空缺、目前供應量、薪酬水平、入職要求等,例如你現為助理經理,計劃找一些經理職位,就要先了解入職條件,再評估自身能力是否達標。
不宜作高風險投資
轉工前不宜作高風險投資,因有機會於短時間內虧蝕一大筆金錢,影響個人儲備。
不宜大花費
如想買車、買樓等,或要暫時忍手,待新工作穩定下來才繼續實行,因轉工前需最少儲備3個月生活費以應付突發情況。而計算儲備時要考慮:你是否擔當家庭經濟重要角色、需要供養父母、子女仍然在學等,這些都是不能輕易縮減的固定開支。
不宜裸辭
待業「空窗期」愈久,愈令人心慌,然後亂投藥石,放棄心儀工作,或轉而尋找一些職級和薪酬較低的職位「做住先」,特別是有經濟壓力的打工仔更不宜裸辭。
抱持開放態度
若求職數月仍未找到合適職位,宜評估個人能力切合哪些行業、工種及職位,發掘其他事業發展的可能性。另可考慮低成本轉行是否可行,如經營網店等;若自身有經濟壓力,可考慮做兼職和freelance工作,令自己有一定收入、不會變得懶散,甚至與社會脫節,因此盡可能令自己保持動力,勿失信心。
不宜放大假
在放大假期間,你不會知道或不能參與公司任何新發展或重要項目;同時,若員工放大假也不會對公司運作帶來任何影響,老闆或會覺得這員工可有可無,容易成為被裁對象。
提防騙局
不要因心急轉工而輕信高薪厚職但無需條件的招聘廣告,宜於有信譽的招聘平台尋找職位。在投寄求職信和面試前,要詳細搜集相關職位資料,以了解該公司和職位的可靠性。
為現職工作評分:客觀決定去或留
應轉工還是留下?為免被主觀看法阻礙個人發展,孫博士建議可衡量以下項目因素為現職工作評分,從而作出客觀決定:
報酬好
薪酬理想,比市場同類型職位高
有嘢學
有機會接觸不同範疇工作,獲得嶄新體驗
前景靚
公司積極擴充業務、晉升階梯清晰,晉升機會已屬囊中物
興趣濃
對現職工作充滿濃厚興趣
好開心
與同事關係良好,每天愉快上班
評分方法:
1.先就上述5個項目為現職工作實況進行評分,1分為最低,20分為最高。
2.接著將這5項按心目中的重要程度由1至5排次序,5為最重要,如此類推。
3.然後運用加權平均數概念,將5項分數根據重要程度分別乘以1.4、1.2、1、0.8、0.6,最後得出一個總分。
例子:
項目 | 自行評分 | 乘以加權平均數 | 得分 |
第一重要:前景靚 | 10 | 1.4 | 14 |
第二重要:興趣濃 | 18 | 1.2 | 21.6 |
第三重要:報酬好 | 9 | 1 | 9 |
第四重要:有嘢學 | 16 | 0.8 | 12.8 |
第五重要:好開心 | 13 | 0.6 | 7.8 |
總分: | 65.2 |
結果分析:
總分可反映打工仔對現職工作的實際滿意程度,若高於50分可多留一會,看看新一年是否有更理想發展;反之,總分低過50分的話,則反映個人對現職工作不太滿意,先客觀分析最低分的一項能否靠個人能力改變現狀,如不行便可考慮轉工。
航空、物管、酒店 就業人數 穩步增長
香港疫後復蘇不似預期,就業市場負面消息頗多,但整體未見大幅倒退。據政府統計處上月底公布的《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2024年9月)(下簡稱統計處報告),去年第3季,不少行業就業人數下跌,而航空、物管、酒店行業則呈上升趨勢,去年首3季均保持增長,按年亦錄得不俗升幅,今年求職擇業不妨留意。
航空運輸 就業復蘇明顯
縱觀2024年,航空業復蘇較為明顯,人手需求增幅較大,料增長勢頭可持續至今年。據統計處報告顯示,「航空運輸」業(主要包括航空公司客貨運),去年首3季就業人數趨增,由3月2.36萬人增至9月2.68萬人,增幅達13.5%。此外,就業人數按年亦有不俗升幅,從2023年9月2.16萬人升至2024年9月2.68萬人,按年增23.7%;同期職位則由1188個增至1634個,上升37.5%。
此外,與航空息息相關的另一行業—「航空運輸輔助服務」(包括空運站設施營運、機場及空中交通控制服務、機場內地勤服務等),就業人數亦穩步增長,去年第3季達13687人,較2023年同期上升5%。
航空行情回勇受益於機場客貨運量回升。去年首 11 個月,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飛機起降量、貨運量,皆持續增長。而隨著機場三跑系統去年11月啟用,今年會否進一步帶動客貨運量提升,有待繼續觀察。
入行要留意
航空業務範疇甚廣,工種多元化,除了機艙服務員,還有空運服務主任、航膳服務主任、旅客服務主任、飛機裝卸督察等,行內企業多提供在職訓練,讓新入職者邊做邊學。
物業管理 逆市就業保強勢
物業管理業工作以穩定見稱,行內就業不太受經濟低潮影響。據統計處報告顯示,去年第3季,「地產保養管理服務」就業人數逾9萬人,連續3季上升,並較第1季8.37萬人增加8%,而按年升近6%。值得留意是,行內職位空缺頗多,去年第3季有3873個,按年升12.8%,人手需求增長顯著。
入行要留意
物業管理不止是清潔和保安,入行如由助理物業主任起步,可累積經驗和學歷,晉升為物業經理。要留意是,行業已實行發牌制度,列明主任級和經理級人員的學歷要求,若本身並非修讀物業管理相關學科,入行後需持續進修取得認可學歷,方可取得牌照。
酒店業 就業平穩
去年訪港旅客上升,帶動酒店人手需求回暖,雖然行內從業員人數未有大幅上揚,但亦可算平穩趨升。據統計處報告顯示,去年第3季酒店就業人數達34528人,較第1及第2季輕微增加,而按年則錄得4%增長。
入行要留意
酒店工作入行多由前線做起,從餐飲、前堂、禮賓、房務等部門起步,累積經驗後再涉獵管理和營運工作。目前坊間設有各類短期課程,助有志入行者掌握基本知識技能。
今年第1季就業展望調查 34%僱主料增人手
ManpowerGroup上月公布今年第1季「就業展望調查」報告結果顯示,香港僱主料今年第1季增聘員工意欲保持穩定但轉趨保守。今年第1季香港淨就業展望指數為+6%,按季下跌2個百分點。受訪的525名僱主中,34%預算未來3個月將增加人手,表示縮減人手則有28%;而35%表示未有計劃在來季調整現時員工數目。在香港的7個行業中,除了消費品及服務業和運輸及物流業外,其餘行業的就業展望指數均呈現正面趨勢,當中工業與原料業錄得就業展望指數最高(+33%),其次為資訊科技業(+18%)。
文:草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