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常著眼訂立新年計劃,然後驚覺,到了年底依然原地踏步。為甚麼明明有上進心卻事與願違?關鍵在於時間─我們不是沒有努力,但1年時間並不足夠達到「看得到的」進步或成績。
大家或都聽過「1萬小時定律」,但1年只有365天,並不足夠練習1萬小時呢。何況我們要兼顧事業、親情、愛情、友情、夢想,每個目標只給1年時間,三頭六臂都不夠用。為了急於求成,我們常常在短期內暴衝,讓自律變成苦差,甚至犧牲健康作為代價。
回想一下,求職面試時,定會被問這一題:「你可曾展望,5年後的事業發展如何?」求職者於是侃侃而談,畫出美好願景,企圖說服資方,自己是個不容錯過的人才。可惜,覓得工作後,我們就忘記思考,漸漸遺忘昔日的豪情壯語。
面試官問求職者心中可有「5年計劃」,說明凡事需要時間累積,把時間線從1年延至5年,達成目標的機會相應提高。當時間拉長,以舒服的節奏慢慢走,可以走得更遠。想發揮「5年計劃」的神奇力量,秘訣是要有耐性,不能心急,不能跟別人比較。
你希望5年後大肚腩消失,就從今天開始戒除甜食例如雪糕、餅乾,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即使每周只運動1次,5年下來也有逾250次,怎說也會瘦一點吧。
你希望5年後有一筆小儲備,就從本月薪金開始扣減一成,作為「定額定時」的穩健投資。滾存5年得到的,一定比1年多。
你希望寫成一本長篇小說,就從今天開始留心身邊事物、記下靈感,給2年時間完成大綱;再給3年時間執筆和修改,8萬字怎樣也會完成吧。
你明知應該減少滑手機、多讀書,與其逼自己1年讀50本「有用」的書徒增壓力,不如挑喜歡的類型慢慢看,讓閱讀變成享受,持續5年。
別以為5年很漫長,回頭一看只一瞬。如果5年前開始行動,今天已是收成日。
文:黃擎天
2000年開始斜槓人生,曾任出版社編輯、廣告撰稿員、寫作人、旅行者、電台客席主持,著書32本,最新作品為科幻小說合集《薛丁格的社會》(未來敘事工場)。人生下半場要化繁為簡,只做閱讀、運動、寫作和廣告配音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