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可如何令員工敬業樂業、開心工作? 這或可在企業界一場「開心比賽」中找到啟示,當中有企業在辦公室設立咖啡店,讓員工以優惠價購買手沖咖啡同時支持中學生實踐工程夢想;亦有僱主成立慈善團體感染員工「全民做義工」。首席快樂官協會(Chief Happiness Officer Association)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孫美妮說,快樂往往不能用金錢衡量,企業真正關心員工、為工作賦予更大意義,有助提升正能量和歸屬感,令團隊更有力面對當下經營環境挑戰,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首席快樂官協會自2021年起舉辦「首席快樂官欣賞⼤獎」,表揚推動快樂文化的企業,獎項評審準則和機制包括三大關鍵範疇:企業健康、企業轉型及企業文化。獎項今年踏入第四屆,今屆共有32間企業獲表揚。
營造「心理安全感」
首席快樂官協會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孫美妮表示,在今屆評審過程中,大會從32間企業中收集約1350份問卷,進行快樂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員工在「團隊質素」和「團隊信任」的評分最高。「這表明,緊密的團隊關係和互信能顯著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和投入度。」孫美妮認為,企業為員工營造「心理安全感」是未來應持續關注的重點,因這亦是影響員工快樂指數的關鍵。「如企業能塑造『安全』的環境,建立開放包容文化,讓員工能自由表達意見、不懼犯錯,將有助提升團隊凝聚力、員工幸福感以至工作表現。」

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擔任「首席快樂官欣賞大獎2024頒獎典禮」主禮嘉賓並頒發「十大最快樂企業大獎」。
此外,相較往年調查,今年中小企的快樂指數有所上升,而大型企業則輕微下跌。孫美妮說,為了解原因,大會與部分參賽企業進行跟進訪談,發現大企業或受全球經濟下行影響,加上移民潮致人才流失、青黃不接,令員工壓力增加、快樂指數下跌。反觀中小企面對經營挑戰呈現更大彈性,並可靈活地推行凝聚團隊措施。
創新福利與培訓
她認為,面對經營環境轉變,大小企業如要留住人才,皆需更關顧員工身心健康。「若要令員工開心工作,不是單靠舉辦興趣活動,而是要真正善待員工,像有些企業規定周末不可向員工發工作短訊,有些提供更大工作彈性,以及增加額外假期,促進員工生活平衡。」
而綜觀今年參賽情況,不少企業創新假期福利,進一步推動家庭友善。「例如員工的『family leave』,以前多為員工參加子女學校活動而設,現在則不加限制,員工有其他家事亦可放假辦理。又如婚假,過去多是一兩天,現在增至一兩星期。另有公司更增設每月1天『wellness leave』,讓員工每年多了12天有薪假期。醫療保障方面,有公司做到不論職級全覆蓋,而且能惠及員工家人,這些都是企業關顧員工措施的趨勢。」

除增添福利,培訓亦是留才重要一環,而培訓不止上課學習新知識,更可透過「共同創造」助員工技能升級。「有企業推行新策略,在寫字樓設立實驗室,提供創新和培訓平台,開放給同事研發新技術,一旦新產品開發成功,更會以同事的名字命名。新世代多為『數碼原住民』,擁抱科技長大,如果給他們機會發揮,將創意應用在工作上,與公司一同成長,便能達致雙贏。」
孫美妮認為,上班族要保持正能量,首先要享受工作,但大前提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如公司文化與自己的價值觀相近,那自然更有投入感。我們推動快樂文化,希望愈來愈多企業關注員工福祉,為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
首席快樂官欣賞大獎2024
「首席快樂官欣賞大獎2024」早前舉行頒獎禮,今屆獎項首設大會主題─「延續快樂‧企業未來」。孫美妮指出:「實現長期穩定的工作氛圍需要企業持續關注和投入於員工發展,提供不斷的培訓和成長機會,確保員工的心理素質、技能與企業需求同步。企業培養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將它們融入到日常運作中,才能確保文化延續和發展。」

孫美妮說,新世代追求創新工作模式,企業可推動文化轉變,營造輕鬆互動環境讓員工表達意見。
今年大會經過為期3個月的專業評審,選出32家得獎企業,其中獲得「十大最快樂企業大獎」的企業包括AXA安盛、Bowtie Life Insurance Company、保柏(亞洲)有限公司、佳能香港有限公司、 卓滙集團國際有限公司、金門建築有限公司、香港麥當勞、南豐集團、奧雅納工程顧問、東保集團有限公司。
ARUP奧雅納工程顧問 將心比己 從心出發
「如何營造愉快工作間、促進同事身心健康?我想,最重要是將心比己,從心出發,了解同事需要,既讓他們感受公司關顧,亦為他們提供實踐夢想的平台,而這正是我們的承諾。」奧雅納東亞區人力資源董事龐燕妮說。

奧雅納為獨立營運的跨國工程顧問企業,在全球逾3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今年首次參與「首席快樂官欣賞大獎」並獲得「十大最快樂企業大獎」。龐燕妮稱,奧雅納關顧員工之道,建基於公司的獨特營運模式—公司由代表員工的信託基金管理。「員工多為專業人士,包括不同領域的工程師,他們會輪流出任高級管理崗位,一般為期3至5年,因此管理層看待員工福祉,不是高高在上地審視,而是以同仁的角度來思量。」
制定關顧員工措施,需要貼地構思,確保切合員工所需。龐燕妮舉例說,由於公司團隊國際化,香港辦事處有不少外籍同事,因此制定員工wellness政策時,會作周全考慮。「有些外籍同事隻身來港,難免思鄉想念家人,渴望能多與家人團聚,因此公司制定一項特別政策,容許同事每年有20天可在自己的國家工作,若他們放大假回國探親,連同這20天在當地遙距上班,便可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聚。」

公司舉辦雪糕車活動,管理人變身雪糕專員。
此外,工作文化理念和價值觀,亦是快樂要素。「若同事認為,公司是一個可讓他們實現夢想的地方,那自然樂在工作。」龐燕妮指,公司創辦人奧雅納爵士(Sir Ove Arup)當年創立公司時,提出了六大目標,而她作為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對其中兩項體會猶深。「首先是『正直及忠誠的處事方式』(Straight and Honourable Dealings),同事不單以誠信待客,對待同事亦是一樣;其次為『員工有合理的財富』 (Reasonable Prosperity of Members),我們追求的不是財富最大化,而是希望助同事達成工程夢想,實踐專業抱負。公司曾負責許多大型工程項目,例如M+博物館、港鐵金鐘站、港珠澳大橋、香港國際機場等,對工程人員來說,能參與這些大型項目,所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非能以金錢來衡量。」

龐燕妮說,將心比己、從心出發,為企業關顧員工的要素。
龐燕妮補充,公司參與眾多國際大型項目,業務遍布全球各地,從理論、實踐,以至創新案例,建立了龐大知識庫。「若同事有志參與海外項目,可主動舉手提出,公司會因應同事才能盡量給予機會,這是促進同事成長、建立國際化團隊重要一環。」
上班的快樂點子

奧雅納今年獲得 「十大最快樂企業大獎」。
高級人力資源經理(培訓及人才管理) 區冠中:辦公室裡的咖啡店 支持STEM教育
「公司辦公室設有一間咖啡店,同事可以優惠價錢購買優質手沖咖啡,而收到的款項會用來資助公司與青年成就香港部(Junior Achievement (JA) Hong Kong)合辦的「bE inspired!」教育計劃,培養中學生對STEM及工程相關職業的興趣,鼓勵他們實踐理想。同事每天工作發揮所長,同時培育新一代工程人才,是很有意義的事。」

經理(招聘) 陳婉琪:管理人變身雪糕專員
「公司定期舉辦wellbeing活動,讓同事忙裡偷閒放輕鬆,像早前便舉行『雪糕車』活動,管理層化身雪糕專員,親自為同事舀雪糕,大家邊吃邊笑,爭相打卡,氣氛熱烈得很。」

高級主任(培訓及人才管理) 溫籽蓉:見工面試 被公司環境吸引
「我今年才加入公司,當初面試時,HR同事帶我到辦公室走一圈參觀,我看見偌大開放空間和舒適環境,即被深深吸引著,很想在這裡工作。入職後發現,公司重視溝通交流,像早前我們進行『working at Arup』調查,讓同事發表意見,從而了解大家心聲。」
CHAMPION卓滙集團 義工愛心 轉化歸屬感
可有想過,企業要提升員工快樂指數,除了讓他們感受公司關顧,還可令團隊變為傳播愛心、關懷弱勢社群的管道? 卓滙集團國際有限公司主席孫力雄說:「因此我們創立了一間慈善機構,註冊地址就在公司辦公室,同事可按個人意願參加各類慈善活動。」卓滙集團為專業衞生清潔方案供應商,業務涵蓋餐具清洗、清潔衞生、室內空氣質素及水質處理,香港員工約有120人。該公司今年參加「首席快樂官欣賞大獎」並獲得「十大最快樂企業大獎」。

孫力雄說,企業營造愉快工作環境,管理人擔當「帶頭」角色。「常面帶笑容,主動跟同事談天,關心他們近況。要同事感受快樂,你先要展現愉快一面。」
員工自發做義工 體會助人意義
孫力雄指出,企業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福利只屬基本,更重要是令員工感受愛心。 「愛心,既可接受,更可施予。所謂施比受更有福,希望同事能體會到。」為此,約在10年前,他和太太黃靜娟成立慈善機構「愛貢獻」,辦活動幫助弱勢社群,包括獨居長者、基層家庭,以及內地山區貧困兒童,並開放義工活動給員工自發參與。 「公司不會『硬銷』要求員工參加義工活動。起初我和太太在辦公室舉辦活動,有些同事好奇來看看,後來慢慢受感染,愈來愈多人自發參與其中。我發覺這些活動可燃點起同事的生命力,令他們不計較去付出,體會箇中意義,像早前我們舉辦『愛貢獻』10周年分享會,請來百多位獨居長者和基層孩子參加,公司近半同事做義工幫忙,有些更走到天水圍接長者到活動場地,全程悉心照料,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助人的熱心。」孫力雄說,除了義工活動,公司亦舉辦「卓滙好聲音」、「卓滙造星」等歌唱比賽,邀請員工和家人參加。

員工擔任兒童成長訓練活動的義工。
他表示,當公司和員工一同付出愛心,慢慢可將之轉化為歸屬感。「公司七成管理層由內部晉升,四成員工年資5年以上,四成新人是經員工介紹,入職成功率百分百。自推動快樂文化以來,除增加員工歸屬感外,最大變化是辦公室少了是非。而即使有是非亦不用迴避,反而要正面關心同事,給他們發聲機會,大家對事不對人,最重要是維持團隊精神。」
在公司做義工的體會

企業傳訊經理 周佩珊:探訪山區孩子最難忘
「最難忘是今年5月到內地山區探訪小朋友,我們為貧困家庭開展『築夢工程』助學活動,為孩子簡陋家居架設房間和組裝家具,我和受助家庭一對小姊弟談天,姐姐說很喜歡讀書,不介意每天踩一個半小時單車回校上課。後來我們搭好房間、添置家具,孩子看見自己的小天地、晚上有燈讀書做功課,雀躍不已。其實參加這次活動前也擔心路遠辛苦,但後來發覺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小小辛苦不算一回事。回看工作,上班付出才能之餘,也可有餘力幫助社群,而自己亦有得著,學會感恩珍惜身邊的一切。」

公司舉辦員工歌唱比賽。
助理人事行政主任 黃依玲:上班不是做完工作等出糧
「我們曾為基層家庭舉辦活動,讓孩子學習做當家、愛護家人,我們和孩子一同去超市,讓他們自己決定要買甚麼,結果他們買的不是自己喜歡的汽水糖果,而是為家人購買食物,他們分辨到甚麼是『需要』,甚麼是『想要』,不是只會要求,亦知道要付出。這活動給我的體會是,作為員工,也不是做完工作等出糧,而是希望能有更大的貢獻。」

員工參加內地山區兒童助學及探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