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長者體適能狀況備受關注,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目前長者體適能狀況並不理想。與2012年的社區體測調查結果相比,2021年的長者雖然於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肌肉爆發力等方面有所提升,但平衡力表現卻在下降;而60歲或以上長者的中央肥胖率較高,患高血壓情況也非常普遍。更令人擔憂的是,有53.8%長者的體能活動量並不符合世衞的建議標準(即每星期進行150分鐘中至高強度體能活動)。
社會開始關注長者的體適能發展,市場也對體適能教練需求大增。現時,除了坊間有不同機構提供體適能教練課程外,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Fit總)亦因應長者健體服務的需求殷切而加強職前培訓,近期更積極與大學及高等教育院校合作開辦長者體適能大使訓練課程。

黃永森博士期望透過培訓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長者健體教練行業。
Fit總行政總監黃永森博士指出,體適能教練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他們可根據自身專業知識,為長者提供針對性的體適能測試和訓練方案,讓長者在安全情況下活動身體,從而改善身心健康。」以Fit總旗下的體適能教練為例,教練會為長者進行體適能測試,讓長者了解個人健康狀況;同時也會提供專業評估,為長者設計健體訓練班,藉此灌輸他們正確的健康及體適能觀念,並引導他們學習安全和有效的健體技巧,以鼓勵長者體驗運動,實踐和發掘箇中樂趣,將運動變成生活習慣,從而提高生活質素。

Fit總的長者健體教練為同學講解帶領長者活動、訓練技巧及注意事項等。
為吸納更多年輕新血入行成為體適能教練,Fit總早前分別在香港嶺南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舉辦了3場「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 - 體適能樂活耆園」長者體適能大使訓練課程,課程著重教授長者溝通技巧、長者體適能測試方式和使用樂齡科技產品三大方面的培訓。

學生在課堂上試玩樂齡科技運動「反應燈」。
黃博士表示,課程對象主要為修讀復健服務、老年學、護理、體育和運動科學等的學生。「同學於完成『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 - 體適能樂活耆園』大使班後,可為計劃下的長者體適能服務擔當助教角色,協助教練教學和進行體適能測試。在完成2次計劃活動實習後,學員將獲頒修業證書,並正式成為『長者體適能大使』,及可按活動服務性質獲得津貼。」長者體適能大使的工作主要是協助教練教學,例如動作示範、維持課堂秩序,或為活動參與者進行體適能測試等。

長者體適能大使班學生與教練合照。
黃博士稱,年輕人如有興趣成為長者健體教練,可到Fit總報讀相關銜接課程。「過往有學生因同類計劃而了解到Fit總理念,更於畢業後加入成為全職員工,主力負責安排和協調活動。」

教練為長者進行體適能測試。
Fit總在嶺大和浸大國際學院舉辦的3場長者體適能大使培訓課程,成功培訓出60位學生,他們之後會被安排分階段進行實習,成為計劃的第一批長者體適能大使。黃博士希望,這計劃能長遠地建立穩定的人力資源網絡,亦期望能提高學員對長者運動服務的興趣和關注,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長者健體教練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