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觀察到,許多IT公司或軟件開發商只著重技術範疇,或未透徹了解客戶需要便開發軟件,功能未必適合客戶和用家,結果事倍功半。隨著互聯網應用發展,時代步伐愈來愈快,市場急速變化,開發軟件的傳統流程或未可滿足各方需要,故筆者大膽提出顛覆傳統的「SDP概念」—Smart Decision Planning。
長久以來,在軟件開發的前期,多是由客戶(軟件應用單位)提出應用需求,但他們很多時未必完全掌握新科技資訊,以致溝通和期望或出現落差;亦有研發出來的軟件,未必切合End User實際需要,亦未顧及其體驗,以致推出後反應未如預期。此外,一般情況下,IT Developer按客戶需要研發軟件,往往費上1個月,甚或數月時間,這或已錯過把應用軟件推出市場的最好時機,而且市場數月後已有轉變,客戶的需要或有所不同。
筆者認為,「SDP概念」便是在開發軟件時,已盡力進行全方位溝通,綜合各方用家之需要,從而增加效率,快速應變。建議團隊與不同單位進行採訪了解,而對象不限於客戶的負責人員,亦應包括所有會應用軟件的單位,如市務部、營業部、客服部、IT部,以至顧客群。
筆者團隊亦正於不同項目落實「SDP概念」,例如為大型商場開發會員軟件,團隊會先作多方採訪,分別了解商場推廣部、營運部、商戶及會員等不同需要,整合意見和資料,有時會有些有趣發現,像有些商場會員希望光是逛商場也可儲得積分。團隊在平衡各方需求後,利用已有的IoT、PNT、AI及大數據的結合,快速製作所需軟件的Prototype。在某些實例中,當團隊早上了解客戶需要後,當日已可製成試用版予客戶各單位測試。各單位試用後給予意見,我們再綜合各方意見,進行軟件正式製作。
「SDP概念」拉近IT開發人員與合作方以至用戶的距離,破除舊式作風,於軟件開發前已有最周全的準備,從而更有效率地發揮創科的開發能力。
文:陳智銓(Arthur Chan)
思路富邦SagaDigits創辦人及Compathnion隨賞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隨賞科技為客戶提供定位、導航、追蹤、客戶分析等服務,其室內定位技術已在機場、大學校園、商場、醫院和體育場地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