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loyer Post Job
Home >  Career News >  導演彭發 經歷患難的感悟—要為每天創造回憶
導演彭發 經歷患難的感悟—要為每天創造回憶

##IMG##

恐怖電影場景充滿驚嚇,人生何嘗不是滿有懼怕?「鬼王導演」彭發新戲《手機見鬼》近日上映,但在訪問中他沒多談戲裡嚇人橋段,反而細說現實生活種種令人生畏的「情節」。就如當導演,便是個歷盡艱辛的角色,拍戲生涯有時一步一驚心、有苦自己知。「不是講笑,在鏡頭以外挑戰重重,少點功力都要跪低,人都癲。」這一兩年,人生遇上驚濤駭浪,太太患癌症病重,他為付醫療費而用盡積蓄還欠下「街數」,差點踏上破產之路。後來事情經傳媒曝光,得各方有心人送暖,解財困之急。是的,人生要面對諸多恐懼,「但我也體驗原來人間有情也有愛。」經歷患難,他感悟活著健康就是最大福氣,應好好珍惜當下,為每天留下回憶。

 

當你想起他的恐怖電影情節仍心驚膽跳,這位「鬼王導演」卻說,真正恐懼其實不在戲裡,而在戲外。「我認為,最可怕的事情往往來自生活。那些鬼怪的東西,人人經歷不同,有些人一生也不曾碰上;反倒是生活上的恐懼,我相信人人也經歷過。我希望我拍的恐怖片,能帶出生活上的恐懼。」所以,他電影中的驚嚇場面,每每融入生活元素,如電梯、地鐵、叉燒……通通構成經典鬼片情節。

 

導演「畫面以外」的挑戰

在現實世界,生活固然少不了恐懼,遇上工作磨人和難纏的事,面對將來種種未知,總令人惶恐不安,而當導演、拍鬼片,亦一樣要接受「恐懼」的洗禮,經歷痛苦的熬煉。「我常說,當導演最大挑戰不是拍攝畫面,而是掌控畫面以外的一切。你要應付千百種難題,少點功力也會被嚇到跪低!

 

做導演,就是要披荊斬棘,經得起「驚嚇」與考驗。彭發說,曾到內地執導一部電影,事前與內地人員開會,意見分歧甚多,折騰足足半年,好不容易談妥了,到開拍時,演員班底又出問題。「有些演員與角色不相配,甚至有演員在片場搞事,欺負工作人員,最終我看不過眼,要出手制止……總之難題多多,我要想盡辦法補救,幾經辛苦最終竟能完成任務。拍完這套戲,我跟自己說:『彭發,這雖不是最佳電影,但你已成為最佳導演,以後遇到甚麼困難都不怕了。』」

 

##IMG##

 

假定人人都想整蠱你

除了扭盡六壬、見招拆招,亦要提防離奇古怪的人和事,「我常教徒弟,導演在現場拍攝,心裡定要時刻防備,假定每個人也想找機會整蠱你,這樣你才會打醒十二分精神,樣樣『睇緊』些。只要你大意,以為不會出亂子,結果就會出亂子。」

 

彭發自言做人圓滑不會得罪人,但現實中吃過不少苦頭,令他不得不提高戒心。他說有次拍戲要用一隻道具貓,以便後期製作電腦特效,當準備開機拍攝時,負責道具的員工笑瞇瞇拿著一件道具來。「我離遠看見他已知不對勁,因他面上的笑容,是想恥笑我的那種笑,他手上的道具貓一點不像正常的貓,而是一隻大頭卡通玩具招財貓!他就是想整蠱我,看我怎樣拍下去。我當然沒上當,索性不用道具,全用電腦特效。我也不知他為何要作弄我,大家都是打工無仇無怨。只可這麼說,很多事情沒法解釋,正如你在公司也會有人無緣無故針對你,自己凡事小心便是了。」

 

總之,做導演並不簡單,「畫面以外」充滿挑戰。「不是懂得用攝影機拍片、會『叫action』便能勝任。你能否駕馭各種事情、壓得住場,視乎你的才能、經驗、個性、EQ是否足夠。」

 

##IMG##

 

享受「睇景」過程

既然做導演要飽受考驗,那到底電影有甚麼令他著迷,鍥而不捨拍下去?「那或因為恐怖片導演都是頑童,喜歡失驚無神嚇人一跳。」彭發笑言,他和孖生哥哥彭順從小想法多多古靈精怪,甚麼都想鑽研。「有段時期,我甚至醉心學習聖經,跟神父上慕道班3年。」

 

「但我就是從來沒想過當導演。」當年畢業後做過音響設備店銷售員、倉務員、平面設計師。1988年加入TVB當技術操作員,再涉獵剪接、廣告、電影。後來與哥哥彭順合組「彭氏兄弟」執導《見鬼》系列等電影,而他個人執導作品有《塚愛》和劉青雲主演的《追兇》等。

 

彭發說,拍電影多年,從寫劇本到拍畢,他始終最享受「睇景」過程。「一去到現場,我會天馬行空的想像,腦海浮現許多畫面,譬如現在身處這個辦公室,要拍一段殺人戲,會有3個人被殺,而殺人的是劉青雲……到了真正拍攝時,現場每個動作和畫面,跟我先前想像一模一樣,而且真的找到劉青雲來演,那種滿足感大到不得了。出道至今所拍的電影場景中,九成也能實現心中所想呢。」彭發神情語氣露出一絲童真。

 

「人生裡,你愈想它出現的東西,往往愈不會出現,唯獨拍戲『睇景』時可實現。」

 

##IMG##

 

經歷患難的感悟

在導演的光影世界,戲可按劇本拍,但人生卻不能,現實就是變幻無常。這一兩年,彭發經歷人生巨變,太太患癌症急需治療,他為支付醫藥費耗盡積蓄,兼且大半年沒工作「零收入」,只得向財務公司借錢,最終欠下「街數」不勝負荷,一度無奈申請破產。就在上法庭那天,遇到庭外記者守候,事件經報導後,他得到各方有心人相助,令他可撤銷破產申請。

 

他說在患難中,除得親友關懷送暖,更有素未謀面的人伸出援手。「真的很不可思議,我之前沒有去台灣,但竟有間台灣公司,輾轉經電影協會找到我,請我拍戲。這讓我知道苦難之中也有得著,人間不單有情更有愛。」

 

現在太太仍繼續接受治療,彭發經歷低谷困苦,對人生也有不同體會。「原來,到了人生最難的關頭,只有世上最老土的話,才是你最想說、最真摰的話,再也不用說其他。從此以後,無論看劇本或電影,我再不會取笑那些老土的對白。」

 

是哪些老土對白令他如此感觸?「不能說,一說我便會哭……」

 

要為每天留下一段回憶

他還感悟,做人健健康康、行得走得,就是最大福分,應好好把握每天,為自己創造回憶。「人生必然經歷好與壞,最怕就是沒有留下回憶。試想,翻開20年前舊照,你可會記得當時做過甚麼、說過甚麼?若通通忘記得一乾二淨,那日子豈非白過?回想我過往50年光陰,當中有回憶的片段,加起來或只有兩個月,其餘498個月的事都記不起了。所以,現在我會提醒自己,應為每天留下一段回憶,以前得閒無事,我會躲在家中做宅男,如今不會了,我會出外走走、看看風景,令自己有新體驗。」

 

辛苦拍電影,也是想為觀眾創造回憶。「希望觀眾走出戲院,回到日常生活,仍會記得我部戲。」

 

《手機見鬼》再顯驚嚇

人人經歷生活的恐懼,彭發說,出色的恐怖片導演,正正要令觀眾把電影恐怖感覺帶進生活裡。他執導的新戲近日上映,劇本亦由他撰寫,今回恐怖元素蔓延至一種生活必需品—手機,戲名正叫《手機見鬼》。「劇本靈感源自生活,有天當我拿著手機查閱鬼怪事件,腦海突然叮一聲想到,最貼近生活的東西,不就是這部手機麼,假如手機也能看見鬼,我們會否丟棄它呢?我便由此構思故事。」

 

電影講述一位飽受欺凌含冤而死的女生變成厲鬼,藉手機展開血腥復仇的恐怖故事,並由一班年輕演員演出,包括林明禎、陳苡臻JessicaCa姐)、陳星妤、譚淇淇(Kiki Tam)、劉界輝等。彭發說,片中有場學校欺凌戲,演員令他頗有驚喜。「作為導演,我當然想拍得『到肉』些,但也要考慮年輕演員的接受程度,沒想到他們都傾全力去演,飾演被欺凌者的Jessica尤其值得一讚,而其他演員出手亦『毫不客氣』很逼真,這場戲令人看得咬牙切齒,新一代演員拍戲真的『夠膽死』。」

 

##IMG##

拍戲不罵人  除非?

彭發說,他做事一向靈活圓滑,甚少得罪人,亦不喜歡罵人。「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甚麼,一場戲如我想要3個效果,你做到給我便可,不用多也不用少。其實在拍攝現場,做導演已是最舒服的了,其他人都比我辛苦,所以我不喜歡罵人,況且罵人也沒著數,因你愈罵愈令人不開心,那定會影響拍出來的畫面質素。」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若有人碰到他的「爆炸位」,再好的脾氣也火起。「我一惡起來,全隊crew都會死寂一片。」有次一位劇組製作人員,犯了不應犯的錯,被他痛罵一頓。「當大家各就各位專心拍攝時,我在鏡頭中看見他拿著飯盒在吃飯,這是絕不能容忍的行為,所以便開罵。他翌日跟我說,被罵後整晚睡不著,因我一向甚少罵人的。」

 

保留了36年的招聘廣告

彭發今天之所以成為導演,皆因36年前在報章看見這則招聘廣告。1988年,TVB聘請技術操作員,招聘廣告上列明工作為操作燈光、音響、錄影、視訊等儀器,要不定時輪班並在清水灣製作中心上班,月薪2,450元。當年還未有電郵和互聯網,應徵要將履歷近照郵寄到TVB。彭發說,當年沒影視製作經驗,只膽粗粗應徵,就是這樣誤打誤撞入了行。「入行後學習剪接和視訊特效,再涉獵廣告和電影,然後當導演。」

 

這則招聘廣告,他珍而重之足足保留了36年。「一直留著它,是因為它改變了我一生的路向,對我事業發展別具意義。」如此看來,他也可算是一位十分念舊和重情義的「打工仔」。

 

##IMG##

恐怖片導演都是頑童

彭發說,恐怖片導演多有著頑童個性,喜歡作弄人、嚇人一驚。他小時和孖生哥哥彭順一樣,顯露「頑童」特質。「我們不是壞,只是愛整古做怪,滿腦子離奇的想法。」

 

人生首次親自「編導」的一場戲,是在小學六年級陸運會。「那時讀六年級A班,我們要和B班比賽『扯大纜』。比賽完畢,老師建議A班分拆兩隊,由同班同學再比賽。我當下想出一個鬼主意,叫大纜兩邊的同學『夾計』做一場戲,比賽時,這一邊的人用力扯,另一邊的人便慢慢放,當一邊快要勝出,大家便互打眼色,由落後的一方發力,如此來來回回,營造緊張刺激效果,到完場哨子聲一響,全場老師站起來拍手大讚精彩。翌日回到學校,班主任一進課室便說,今早所有老師仍熱烈談論我們的比賽,並決定請全班同學喝汽水,同學們都歡呼叫好,而我當然也笑個不停。」

 

回想當年「導演」初體驗,他至今顯然仍很回味,得意的說:「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成功主導一件事,很開心也很有滿足感呢!」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