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在各行各業起革命,繼金融業力推FinTech,物業管理業亦興起PropTech,把科技融入大廈屋苑日常管理中。縱觀世界各地,以中國內地發展物管科技最積極,十多年不斷升級進化,而今踏入物管「4.0」階段。至於香港物管仍較傳統,雖保持服務專業細緻的優勢,但未來要努力追科技,本地業界正默默推動行業智能化,引入更多創新元素。
香港物業管理師學會會長馮國雄博士入行30年,1989年加入中小型發展商擔任物業及租務經理,90年代北上開荒,把管理經驗帶到內地,其後在行內不同企業擔任管理人,所管理物業遍及香港、澳門及內地。逾30年職業生涯中,曾見證行業種種變遷,綜觀近年行情發展,有一趨勢最為矚目。「尤其2014年,業界發生一件事,令同行感到好震撼。」
物管1.0到4.0
當年一家內地物管公司來港上市,該公司在短短10年間冒起,成為全國最大住宅物管服務企業,管理數百萬住宅單位,不單提供保安、清潔、園藝等服務,更發展了網購業務,透過研發手機程式,建立社區網上生態圈。「不少行家很驚訝,物管原來可發展一套截然不同的模式。」同樣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內地新興物管公司的管理一把手,皆不是做物管出身。「他們從前或從事物流、IT等行業,把創新經驗帶到物管裡。」
馮國雄說,內地物管業過往30多年間,共經歷3次轉型,由物管「1.0」演進至「4.0」階段,而革新最大助力是科技。所謂「1.0」即傳統業務模式,提供保安清潔等服務,及至十多年前步入2.0階段,物管公司透過開發手機應用程式,不單將營運流程數碼化,亦開創另一種業務模式,顛覆了行業傳統。這類應用程式一般有3個介面,其一供住戶收發資訊,另一供員工使用,能大大簡化工作程序,至於第3個介面則是網購平台,供住戶購物之用。「內地大型物管公司旗下屋苑,住戶數以百萬計,可見網購業務有多龐大。公司通常與商戶合作,為住戶提供購物優惠,並把部分收益作為管理費回贈。」
近年物聯網和雲端技術有重大突破,令行業進化至3.0階段,亦即物管IOT時代,企業透過安裝先進感應器,能在雲端系統上統一監察、管理及操控物業各種設施,包括電力、空調、給排水、消防、照明等。「不單可遙遠監測用水和用電量,連沙井污水倒湧情況也可及早警示,讓物管人員先知先覺,防患未然,不是到出事後才處理。」近一兩年,內地業界再升級至4.0模式,採用人工智能技術,包括人臉識別系統作保安用途,另亦可用於商場人流分析。
香港創新要加速
馮國雄不時帶本港同業到內地考察,行家均發覺內地創新周期極快,每年也有新技術推出,反觀香港科技化步伐較慢,目前仍處於2.0起步階段。馮國雄指出,兩地科技化步伐差異甚大,原因之一是兩地體制和行情不同,尤其內地採用「包乾制」,而非本港的酬金制,內地物管公司收取業戶一固定服務費後,盈虧由公司負責,驅使企業應用科技開源節流。雖然兩地發展方向不同,香港不能照搬內地一套,但仍有很大空間創新,尤其在研發應用程式和物聯網技術方面。近年本港部分大型物管公司積極推動數碼化,開發應用程式為住戶發放資訊,並推出智能平台,以執行大廈日常管理工作,讓保安員巡邏時可利用平台紀錄大廈情況和問題,再聯繫相關部門處理。另亦有發展商成立創新中心,研發應用於商廈的物聯網技術,自動監控各類設施,促進減排節能。
馮國雄認為,行業科技智能化大勢所趨,行內就業生態也會漸漸改變。首先,業界需吸納更多IT技術專才,對科技研發和應用人才需求將穩步上升。此外,現職物管人員如物管主任和經理等,需及早認識科技。他說,物管人員一向須具備7大範疇的就業能力,包括:環境管理、建築物維修保養、業戶管理及社區服務、設施管理、應用法律、財務及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而未來須加上科技應用這一核心技能,人才培訓方面亦需革新。香港物業管理師學會曾協助本地專上院校,在物業管理專業文憑課程新增「物管資訊科技應用」單元,讓學員掌握科技應用新趨勢。
此外,在管理決策層面,亦需加強與外地同業交流,分享成功業務案例。香港物業管理師學會定期舉辦研討會,邀請兩岸四地業者和專家,按不同議題分享成功案例,促進業界交流溝通。
年輕人入行 留意兩趨勢
本港物管業從業員人數持續增長,據政統據計處數據顯示,今年6月地產保養管理服務從業員有7.6萬人,職位空缺達2,700多個。馮國雄指出,目前行業普遍面對人手不足問題,香港物業管理師學會與業界友好協會保持緊密合作,共同關注業界人力發展。綜合同業意見,未來有兩大趨勢,有志入行者和從業員皆要留意。
發牌在即 提升學歷
首要注意的是業界發牌制度。香港物業管理聯會會長賴志文指出,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正籌備從業員兩級註冊制度,料發牌制度實施後,從業員將分為第1(經理)及第2級(主任),申請人須符合有關學歷、經驗及專業資格要求,例如經理級須有認可學位、年資及專業學會資格,而「主任級」要有認可文憑或副學士學歷及年資。馮國雄指出,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料稍後公布哪些是認可之專業團體,預計未來從業員申請認可資格的途徑將會增多。
香港護衛及物業管理從業員總會主席麥億昌指出,從業員宜為發牌作好準備,既要了解自身性格取向,亦審視學歷和考量持續進修的能力。「例如現職從業員擁有中學程度,還有10年計劃退休,那我建議他考取主任級牌便可以過渡。倘若你年介20至40歲,為人開朗和性格進取,實可考慮逐步進修考取更高學歷,事業向更高層次邁進。目前坊間院校辦有不同程度物管課程供從業員進修。」
熟悉科技 數據分析力
此外,也要留意工作模式的轉變,行內日益注重科技操作和數據分析能力。香港地產行政師學會副秘書長李惠芳指出,本地部分大型物管公司已開發應用程式,用於屋苑管理工作,管理人只要打開手機程式,可實時監控各類設施情況。「像大廈水缸、緊急通道也裝有感應器,若出現異常情況,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再傳到手機之上,提醒管理人馬上處理。此外,系統也可收集各類設施運作數據,以便管理人進行分析,從而制定營運策略。從業員若熟悉科技,善於數據分析,對事業發展甚有幫助。」
Text: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