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職場環境中,定期回顧職業生涯變得愈來愈重要,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為2025年做好職業發展的準備,並從以下數個方向入手。
為何要做職業生涯回顧?
定期回顧職業生涯,有助掌握個人職業發展方向,評估工作上的技能差距,並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提高職場競爭力。因此,我們應先評估個人能力,再決定是否需要作出改變,過程中可考慮以下數方面:
在專業技能評估方面,可以問自己:在過去一年,我掌握了哪些新技能?我的核心競爭力是甚麼?在審視行業趨勢後,行業要求哪些新技能?
在職業滿意度方面,可以自我評估:目前工作是否符合我的職業理想?我在工作中最享受甚麼?最令我感到困擾的又是甚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度如何?
在發展機會方面,可以思考:現有職位是否有晉升空間?公司有否提供足夠的學習與發展機會?行業前景如何?
2025年重點關注領域及案例
面對快速變遷的世界,你掌握了以下新技能嗎?以下是一些實例:
數位化轉型能力:
Annie從事傳統零售業務主管,過去依賴紙本記錄客戶資料。她開始學習使用CRM系統,將客戶數據數位化,利用Power BI製作銷售報表,發現了許多潛在商機,並通過數據分析,精準預測了季節性產品需求,使庫存管理效率提升20%。
人工智能協作技能:
Benny是人力資源部新員工,利用AI工具協助初步篩選履歷。他使用ChatGPT協助撰寫工作描述、利用AI工具分析求職者尋覓工作時所用的關鍵字,從而大大縮短招聘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可持續發展知識:
Candice在製造業擔任採購經理,並修讀ESG相關證書,在公司建立供應商ESG評估體系,優先選用可回收材料的供應商,且計算產品製作過程的碳足跡。她又為公司重新設計包裝,減少30%塑料使用量,既環保也節省成本。
適應力與創新思維:
Jasper是銀行客戶經理,因近年金融科技進步改變銀行服務客戶的方式,如現金交易明顯下降、前往實體分行人數減少。他遂主動學習數位金融服務的新知識,並協助擴展到高齡客戶,提高他們優質體驗,成功留住客戶。
行動建議
無論自我評估結果如何,自我進步都值得鼓勵,以下是一些可供參考的行動建議:
1. 制定明確短期和長期職業目標
建議使用「SMART」原則,即Specific(具體)、Measurable(可衡量)、Achievable(可實現)、Relevant(相關的)、Time-based(有時限性),以制定目標。
短期目標(3至6個月):設定具體技能提升指標,例如3個月內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參加一個專業的溝通技巧工作坊。
中期目標(1至2年):規劃職位晉升或專業認證,例如2年內晉升為管理階層,將使我能影響更多決策,並帶領團隊達成目標。
長期目標(3至5年):確立職業發展方向,例如5年內成為行內小有名氣的顧問,將能提供更高價值服務,並提升職業地位。
2.建立個人技能提升計劃
評估當前的技能缺口,並配合2025年重點關注領域發展,制定學習時間表,選擇合適的學習平台,如LinkedIn Learning(職場技能)、Udemy(實用技能),定期檢討進度。
3.擴展專業人脈網絡
善用社交平台LinkedIn(職業社交首選)、Medium(專業知識分享),定期維護和更新個人職業社交檔案。
4.保持終身學習態度
建立每天學習的習慣,如收聽專業播客(Podcast)、閱讀與專業相關的書籍和文章、定期修讀課程並考取專業認證。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透過定期自我檢視和適時調整,能助你在職場中保持競爭力,循序漸進地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藍圖,在職場上發揮所長。
文:郭凱盈
香港家庭福利會全人專業服務註冊社工及經驗培訓師、聲頻療癒和正念導師、個人成長工作坊策劃者,專注於在職成年人的輔導及職業諮詢工作。
網址:www.wellness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