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零售業經歷高山低谷,昔日自由行「爆買」盛景不再,一場疫情更令銷情冰封,而疫後北上消費風潮,以至近來貿易戰漩渦,無一不迫使人反思,到底行業該如何應變迎戰。然而在零售逆風中,有企業以科技轉型突圍,加入「新型工業化」行列,朝創新產業前進。家得路天然健康科學集團(CATALO)疫後在港設立智能生產基地並加強「產學研」合作,為品牌創造更大價值。
也許勇於求變就是零售人的抗逆本色,正如集團高級業務總監梁諾琳說:「環顧四周,世界正是『恆久不變地改變』,你不能緬懷過去一套,應時刻抱開放心態,接受新環境、新事物,正如我本身從事銷售推廣出身,也要學習管理廠房、了解智能生產。管理人就是要做好榜樣,帶頭改變。」

梁諾琳說,公司去年更名為「家得路天然健康科學集團」,朝生命科學、創新產業大方向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
梁諾琳當年投身零售業,正值市況最蓬勃之時,受惠於自由行湧港消費,各大小店舖均門庭若市,不愁生意。「我2010年畢業加入法國護膚品牌當管理培訓生(MT),其時市道十分暢旺,忙得不可開交,公司店舖數目在短短3年內從18間倍增至40間,要不停增聘人手。我身為MT,要輪調到不同部門學習,快速吸收新知識,縱然辛苦,但得到很好的歷練。」她受訓完畢後擔任店舖管理人,累積銷售、客戶服務、團隊建立等經驗,其後加入大型化妝品牌擔任管理要職。
不再一樣的零售
零售銷情經歷十多年火熱,惟一場疫情,令市場環境一百八十度轉變。「疫情前生意是應接不暇,不憂客路,客人自會來店幫襯。但疫後市場環境全然改變,不只是香港,環球亦一樣,競爭愈來愈大,不少人被淘汰,因此零售要開始轉型,你得主動走前一步,不止銷售產品,亦要說好品牌故事,由銷售產品進化成消費體驗。」

疫情期間,梁諾琳事業亦起了變化,從護膚品轉戰健康產品領域,加入家得路出任業務總監。她笑言,入行後對保健品有另一番體會。「我有一班好朋友,昔日無論我在哪間護膚品牌工作,他們也會跟我購買公司產品,而加入家得路後發覺, 他們所買的產品竟是最多,因大家皆關心家人健康,家裡老中青都需要保健產品。」
事實上,健康食品市場不單逆市增長,顧客對產品亦有更大「黏貼度」。「疫情後全球消費者對健康食品需求大增。由於產品材料、成分、臨床實證皆重要,如顧客覺得效果良好,便不會隨便轉用別的產品,故回購率較高。」據國際市調與研究機構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分析數據顯示,健康食品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1,296億美元增至2028年的1,965億美元。
垂直整合 科研求變
然而,面對全球經濟不明朗、本地消費模式和客源轉變等挑戰,零售企業要在波動中前行,需隨時準備應變。「其實在疫情期間,轉變早已開始。」

家得路智能生產中心位於香港創新園,獲國際檢測機構SGS「cGMP」、「ISO 22000」、「HACCP」等食品安全認證。
2020年,在美國設有生產基地的家得路,作了一個重大決定─在港自設智能生產中心。「在港設廠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疫情期間國際貨運受阻,所以決定在港建立生產基地,供應亞洲區內用戶,而產品不用從美國運來,亦可減低碳排放。」 智能生產中心位於香港創新園,佔地約3萬平方呎,開設超過10條全自動生產線,「結合人工智能、視覺感應技術,檢測精準度達100%,大大縮減生產周期50%。」
加強「產學研」合作
梁諾琳續說,公司亦於香港科學園設立先進產品研發實驗室,並與本港大學、科研機構合作。「近年我們向生命科學、創新產業大方向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旨在釋放本港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的潛力。另外,我們也推出嶄新智能諮詢服務,客人透過線上AI諮詢,了解自身缺乏的營養素和想改善的健康問題。經大數據分析後,系統會推薦適合的個人化營養組合。」

也許零售業未來出路,不再是單單的產品銷售,而是加強科技應用和自主研發,配合供應鏈垂直整合,為產品創造更大價值。「CATALO全面掌控研發、生產、設計以至銷售每個環節,以持續提高生產能力、提升產品差異化和品質,而且可迅速回應市場需求。例如我們推出的解酒配方,正因從前線了解到顧客需求,遂快速制定研發方案,成功生產Drink Easy雙重薑黃護肝宿醉恢復配方。」
從銷售推廣到「睇廠」
隨著公司業務升級轉型,身為管理人的她也要接受新挑戰,工作跨越業務營銷推廣,進一步涉足「睇廠」。「我最初只做產品銷售推廣,後來負責建立廠房和研發實驗室,一切由零開始,從廠房規劃到正式投產,整個過程未接觸過,全靠邊做邊學。廠房由平地一塊變為自動化生產線,竣工打開廠門一刻,特別感動難忘。」

梁諾琳說,公司重視團隊精神,鼓勵員工一同創新。
員工亦要有開放思維與時並進。「我們投入AI資源於前線員工培訓,如設立智慧產品知識庫,提升恆常產品培訓效率。同時利用AI精準找出目標客戶,將CRM客戶關聯管理系統結合人工智能與AI chatbot,如24/7智能售後跟進等,增強客戶忠誠度。」

梁諾琳出席集團25周年晚宴。
梁諾琳形容,世界就是「恆久不變地改變」,所以「識變」是處世之道。「任何時候,要抱開放心態,多看多學求進步。」
選對員工是最大挑戰
零售業請人或許不難,但請對的人卻不易,梁諾琳說,「揀啱人」亦是工作一大挑戰。「我們揀選員工特別看重他們能否融入公司價值觀,雖然集團已有25年歷史,但產品研發和形象不斷創新,冀聘請能接受新事物、有活力、富新思維並能善用人工智能的同事,為集團貢獻新的力量與精神,共同實現公司願景。」

她寄語年輕人面對困難挑戰,最重要是不怕蝕底。「甚麼都要嘗試。以前生意或較容易做,現在則要更努力主動爭取,工作不要計較太多,應多嘗試、多體驗、多與人溝通學習。雖然AI能解決很多問題,但懂AI的不只你一個,工作始終要與人合作,所以有良好心態,懂得與人溝通,具備AI應用技能,是立足社會不二法門,將來面對萬變的世界都用得著。」

工作生活平衡 員工享「ME time」
梁諾琳認為,零售企業要吸納人才,應發揮「文化」的力量。「我們十分重視建立工作生活平衡、play hard & work hard的企業文化,凝聚員工向心力。公司設立不同福利政策,如每兩個月便有一次『ME time』,讓辦公室員工提早下班,多外出體驗生活,為工作帶來新靈感;另亦設立『Health Bar』每月提供免費營養補充品,促進員工身心健康;也有團結力量的Team building 活動,如免費電影夜、於惜食堂擔任企業義工等也很受歡迎。當然亦有員工培訓、高級管理層主持的大型會議,有助提高透明度,讓員工清楚共同目標、實現公司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