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在長跑班認識了一位今年畢業於某大學商學院、主修金融管理的年輕人。畢業後,他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從事一些與商業財務有關工作,結果順利進入一所私人投資銀行擔當投資顧問,並獲不俗待遇。
近日與他聊天時,他說發現自己與該公司的文化格格不入。他較著重做事的過程,認為只要在過程中盡了力,也就無愧於心;然而,公司只注重工作成果,凡事皆以回報多寡作為成功與否的指標。另一方面,他非常重視與公司同事的關係,盼望彼此能多互相關心,可是事與願違,同事關係並不緊密,甚至有時會為「爭客」而出現內鬨,因此深受困擾。他曾向朋友傾訴,但得到的回應是「小朋友剛踏入社會工作,遇到困難和挫折是理所當然的」,而在這個「理所當然」的想法驅使下,他繼續硬著頭皮幹下去。
相信很多投身社會工作不久的畢業生都會如這位年輕人一樣,發現工作性質或行業文化與自身性格相去甚遠,以致情緒深受困擾。如你也碰到以上問題,可嘗試:
.從正面角度去看待公司文化和同事的處事作風。凡事總有好與壞,先放下自身堅持,嘗試理解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想法。
.假如還是接受不了,千萬不要被「理所當然」牽著走,這樣只會令問題愈趨惡化。緊記要忠於自己,個人的「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最為重要,因為這是提高個人動力的兩大要素(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可參加生涯規劃課程,重新認清自己的性格、個人特質和興趣,並訂立發展目標,讓自己更清楚了解自己喜歡和適合甚麼工作,以進一步發展和實現自我潛能。
以上問題不單是踏入職場不久的年輕人會碰到,就算經驗豐富的上班族也會在轉換工作後因公司政策、制度或人事等問題而出現適應困難,甚至負面情緒反應。故此,不論任何年紀和經驗的打工仔,也不要被「理所當然」牽著走。筆者鼓勵大家認清自己需要再作改變,努力尋找符合自己價值觀和目標的工作機會。
文:王漢史
香港家庭福利會 全人專業服務資深社工
香港註冊社工,曾任中學教師,超過20年家庭服務、青少年服務及培訓督導經驗。